——书接上回——
夜幕降临,王宫深处,灯火摇曳,玄宋帝国在皇帝严惇和秦桧冤杀岳飞等人以后才过了一年,天下如同被厚重的阴霾笼罩,民不聊生,哀鸿遍野。
田野间,饥饿的百姓骨瘦如柴,眼中闪烁着绝望之火;城镇里,商铺紧闭,街头巷尾充斥着压抑与不安。
就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刻,辛弃疾,誓要为天下苍生讨回公道。
辛弃疾振臂一呼,拥立了严扩为帝,严扩就这样,在一片混乱与期盼中,被黄袍加身,成为了玄宋帝国新一任的君主。
随后,少年辛弃疾身先士卒,带领着岳飞留给辛弃疾用的威名赫赫的背巍军,如狂风骤雨般南下清君侧。
马蹄声震天动地,战旗猎猎作响,士兵们的呐喊声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。
沿途所至,城池望风而降,民众夹道欢迎,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不到二个月的时间,背巍军的铁蹄便踏破了临安城的城门,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都城瞬间陷入了巨变之中。
临安城内,五城兵马司迅速接管了城防,宣布全城戒严。
街道上,巡逻的士兵身影穿梭不息,铁甲寒光闪烁,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
与此同时,禁军如铜墙铁壁般将朝中所有大臣的府邸团团围住,每一座府邸前都灯火通明,甲胄鲜明的士兵林立,任何人都不得擅自离开半步。
夜幕降临,临安城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,只有偶尔传来的巡逻脚步声,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宁静。
城内百姓人心惶惶,议论纷纷,都在猜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如何改写他们的命运。
而在这座古老都城的深处,权力的较量与暗流涌动,正悄然拉开序幕。
辛弃疾与梁红玉并肩而行,夜色如墨,寒风凛冽,他们的身影在临安城的街道上拉出一道道冷冽的残影。
背巍军紧随其后,每一步都踏得地面微微震颤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。
他们一家一家地推进,每一步都伴随着金属交击的清脆声响和凄厉的惨叫声。
辛弃疾手持长剑,剑光如龙,所过之处,无坚不摧。
辛弃疾的眼神冷冽而坚定,仿佛能穿透夜色,直视那些贪腐官员的灵魂深处。
梁红玉则紧随其后,她手中的软鞭灵活如蛇,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空气的撕裂声,将那些试图逃窜的官员牢牢束缚。
临安的百姓们紧闭门窗,瑟瑟发抖地躲在屋内,听着外面的动静。
惨叫声、怒吼声、金属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恐怖的画面。
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,却又不敢发出一丝声响,生怕引起杀手的注意。
秦桧府邸内,灯火通明,却难掩其中的慌乱与绝望。
秦桧本人早已吓得瘫倒在地,面如死灰。
秦桧望着辛弃疾一步步逼近,眼中满是惊恐与绝望。
辛弃疾长剑一挥,秦桧的人头便应声落地,鲜血四溅,染红了整个大厅。
紧接着,其他官员和士族的府邸也相继被攻破。
辛弃疾与梁红玉如同阎王一般,收割着那些贪腐之人和诬陷岳飞等人的性命。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果断,没有丝毫犹豫与迟疑。
整个临安城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。
经过这一夜的屠杀,玄宋南朝的主和派势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。
那些曾经主张与敌人议和、妥协的官员们几乎被一扫而空,主战派终于得以崭露头角,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与此同时,被秦桧推上皇位的严惇也在这场风暴中摇摇欲坠。他惊恐地发现,自己的皇位竟然如此脆弱不堪。
在辛弃疾与梁红玉的威势之下,他不得不乖乖让位,成为了玄宋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赶下皇位的皇帝。
最终,严扩在众人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。他深知辛弃疾与梁红玉的功绩与威名,特意册封辛弃疾为少师之位,赐予梁红玉一品诰命之荣。
夜色渐淡,旭日初升。临安城在经历了一夜的动荡之后逐渐恢复了平静。
然而,那些躲在屋内的百姓们却依然心有余悸,他们知道,这一夜的变化将永远改变玄宋南朝的命运,主和派势力大损,主战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
严扩登基为皇帝的那一刻,龙椅上的他目光如炬,誓要重振朝纲。他当即宣布任用赵汝愚与韩侂胄为相,朝堂之上,二人各抒己见,气氛紧张得仿佛空气都要凝固。
赵汝愚主张恢复旧制,振兴文教;而韩侂胄则力推改革,欲以铁血手段重塑朝纲。两派势力在朝堂内外明争暗斗,每一次朝会都如同战场,唇枪舌剑,火花四溅。
严扩起初试图平衡两派势力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发现这不过是徒劳。赵、韩两派的斗争愈演愈烈,朝野上下人心惶惶。
终于,在一次激烈的朝议后,严扩无奈地做出了决定,罢免了赵汝愚相位,将朝中大权尽数交予韩侂胄,但是被辛弃疾、梁红玉阻止,韩侂胄无奈退避三舍。
可惜三年后,天有不测风云,曾经经过玄宋、北宋、南宋三朝的抗金,北伐元朝,覆灭金国做出功勋的巾帼女英杰,梁红玉,韩世忠之妻,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,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,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,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,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,将入侵的外帝阻击在长江南岸达四十八天之久,后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,举朝为之震动,再封杨国夫人的梁红玉去世。
皇帝严扩赠为邠国夫人。追赠制文中感叹梁红玉和韩世忠“富贵莫终于偕老”,梁红玉和韩世忠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。
(历史上韩世忠加授武宁、安化二镇节度使,梁红玉随夫出镇楚州,韩世忠“披草莱,立军府”,与士卒同甘共苦;夫人梁氏也亲自“织薄为屋”,梁红玉去世后的十五年韩世忠病逝。)
随着梁红玉去世后的一个月,韩侂胄的韩党在朝堂之上,如同暗流涌动的潮水,不断散布着关于辛弃疾掌握背巍军会造反的谣言。
他们低声密语,眼神闪烁,仿佛每一句话都藏着锋利的刀刃。
“辛弃疾那厮,手握重兵,野心勃勃,若他再行拥立之事,来一次清君侧,岂不是要将陛下您当作废帝一般轻易斩杀?”这些话语如同毒蛇的信子,悄悄在宫殿的阴影中游走。
然而,皇帝严扩端坐在龙椅上,面容冷峻,眼神深邃如潭,对韩侂胄的谗言置若罔闻。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,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声响,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的决心。
大殿内,空气仿佛凝固,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,每一个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。
就在这样的静默中,皇帝严扩突然开口,声音洪亮,震彻殿堂:“岳飞,忠勇无双,为国捐躯,其功绩永载史册。朕今日追封岳飞为鄂王,以彰显其忠勇之名,让后世子孙铭记其功!”
言罢,他大手一挥,一道旨意如闪电般划过朝堂,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的脸庞。
与此同时,皇帝严扩又下令削去与奸臣秦桧有关的所有人的封爵,这一举措如同狂风骤雨,瞬间席卷了整个帝国。
朝臣们面面相觑,心中暗自揣测皇帝的意图。
削爵之事,不仅是对秦桧余党的清算,更是对帝国士气的极大鼓舞,仿佛一股清流注入浑浊的朝政之中,让人眼前一亮。
这六个月来,北明帝国中八大家族的内斗愈发激烈,如同群狼争食,各不相让。
家族间的暗流涌动,明争暗斗,让整个帝国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。
而皇帝严扩的这一系列举措,无疑是在这片阴霾中点燃了一把熊熊烈火,试图以此激励士气,重振军威。
朝堂之上,群臣们或低头沉思,或交头接耳,每个人的心中都翻涌着复杂的情绪。他们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的游戏,更是关乎帝国未来的生死存亡。
而在这场游戏中,皇帝严扩的每一步棋都显得那么关键,认为这是玄宋北伐的最佳时机。严扩让辛弃疾北伐,恢复中原。
——未完待续——